2、超过3000元至12000元的部分,税率为10%;
3、超过12000元至25000元的部分,税率为20%;
4、超过25000元至35000元的部分,税率为25%;
5、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的部分,税率为30%;
6、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,税率为35%;
7、超过80000元的部分,税率为45%。
95000元的应纳税额该如何计算呢?
1、计算3000元以内部分的税额:3000 * 3% = 90元;
2、计算3000元至12000元部分的税额:(12000 - 3000)* 10% = 900元;
3、计算12000元至25000元部分的税额:(25000 - 12000)* 20% = 2600元;
4、再计算25000元至35000元部分的税额:(35000 - 25000)* 25% = 2500元;
5、计算35000元至55000元部分的税额:(55000 - 35000)* 30% = 6000元;
6、计算55000元至95000元部分的税额:(95000 - 55000)* 35% = 10000元。
将这些税额相加,就是95000元的应纳税额:90 + 900 + 2600 + 2500 + 6000 + 10000 = 21490元。
别急,我们还需要考虑一个重要的因素——专项附加扣除,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、继续教育、大病医疗、住房贷款利息、住房租金、赡养老人等六项,如果你的月收入在扣除这六项后,低于起征点5000元,那么就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。
假设你没有专项附加扣除,那么10万元的实际应纳税额就是21490元,但如果你有专项附加扣除,那么实际应纳税额会相应减少。
我们来算一下实际到手金额:100000 - 21490 = 78510元,这就是单位一次性发放10万元,扣除个人所得税后的到手金额。
计算仅作为参考,具体的税收政策可能会有所变动,在实际操作中,还需要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来计算,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到大家,如果还有其他问题,欢迎继续提问哦!💕💕💕
发表评论